15
|
讀了很多書,懂了很多道理,掌握了很多實用工具,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!
在這個時間被不斷切割的時代,「忙」,成了在一二線城市奮斗的職場人的最大困擾。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
把每天的時間都安排得非常詳細,但還是沒有效果,執行的過程中會浪費很多的時間。
總是感覺到自己的生活一團糟,很想去改變,卻又不知道該從何入手!
每天醒來,想到又要面對做不完的事情,剛有的一點斗志就都被打散了......
市面上有很多關于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文章、方法和書籍,如番茄鐘、重要/緊急四象限、GTD,都很有名,但它們都還停留在方法層面,有用,但不夠深入,也未必適合大多數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擾。今天我從另外的角度與大家講講時間管理和效率的底層邏輯,為大家分享五個方法,幫助大家更好的做好「時間管理」。
1、「必須做」和「我要做」
我們每天所做的事,可分為兩類,即:「必須做」,和「我要做」。前者是為了維持生存所不得不做的事情,后者則是發自內心想做的事。每天重復做著必須做的事情,會覺得不堪重負,以至于沒有精力再去做我想做的事情。其實每天吞噬我們時間的,往往并不是重大的事項,而是分散在每天平淡無奇的雜事。所以,我們要把「必須做」的事列出來,然后想辦法壓縮,騰出大量的時間做「我要做」的事。
2、找到「目標感」和「意義感」
當然,僅僅停留在「我要做」的層面還不夠,還需要帶著「目標感」生活,目標的設定可以參考之前分享的文章《一部電影、一套工具方法,治好了我的重度拖延癥》。這里有兩個啟示:第一,跳出現有思維,更多地從自主性出發,去思考我想要什么;第二,把目標分解到生活中,讓通往目標的路徑,成為你的「我要做」。
3、通過過濾,快速找出當前必須做和我要做
過濾是時間管理的一個核心技巧,我們準備一個待辦事項清單,可能有長期的,短期的,重要的,次要的......這么多事情,我們需要快速的找出「此時此刻需要做的事情」,這就可以通過過濾來完成。
4、高效收集和分發待辦事項,做到有效推進不遺漏
需要對目標進行分類,即自己做的、持續跟進的(安排給別人的工作)、有空再做的、長期目標,然后再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分發:
產生任何想法或任務時,立刻記下來;
每天定期對任務進行檢視,如果有明確場景的,打上標簽,沒有的進入下一步;
預估任務完成所需的時間和截止日期,給任務標上時間。如果不重要的,就先放著;
如果一項任務長期停留在「已過期」或「待安排」里面,那就說明它不是那么重要,考慮把它刪掉。
5、把精力和時間分塊
你每天真正能用在工作上,實現有效產出的時間是幾個小時?研究表明:每天「最優」的工作時間,是 4-5 小時,超出了這個時間就會疲勞、分心、狀態低落,會導致工作出錯或表現不佳。所以狀態最好的時間段,應該用來處理「最重要」的事情,再把其他次要的事情,安插到狀態一般的時間段。
當然,在安排任務的時候,也可以視任務的重要性和優先級,安排到具體的時間段上面 —— 這一塊可以參考前面的過濾箱。 |